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民委工作 > 旗县动态 > 详情

锡林浩特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金字招牌

【打印】 【字体:    
时间:2023-11-22 15:39:47      发布来源:锡林郭勒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守望相助”的殷切期望。近10年来,锡林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落实“守”的责任,树立“望”的意识,弘扬“相助”的优良传统。2019年,锡林浩特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块金字招牌激励着全市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自治区党委提出的“7个作模范”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让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高高飘扬。

       一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构建起完善的工作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教育有效,坚持系统思维与精准施策并举,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23年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各类调度推进会议13次,市委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打造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创新建立“一线浸润、两基支撑、五点互联、八进创新”的“1258”工作机制,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现场会暨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盟任务推进会,成功承办全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现场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二是建设教育实践基地,赓续守望相助重大理念

       按照全盟“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创建规划,在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宝力根苏木冬季那达慕的原址上,建设“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精心打造直径22米、占地380平方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展厅,展厅上方中央镂空的五角星中间悬挂巨大的党徽,周围散落无数星灯布满包顶,深刻表达了草原儿女心向党的共同情感。展厅中心区域设置容纳50余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堂,环形区域用223张图片、24930个文字,分三个篇章,全面诠释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讲清讲明“五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已经成为锡林浩特地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全盟各级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各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16次,各级各部门单位参观学习113场次,参观人数达到3320人,凝聚起全盟广大干部职工“7个作模范”精神力量。

       三是精心培育创建典型,打造了自己的创建品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实现“一进一载体、进进有特色”,爱民社区“五心”工作法、第十四小学“五强”学校、希日塔拉嘎查“七抓七促”、草都草牧业公司“四个融入”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数量和质量双双跃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在全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会上全面展示。市委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20名。命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5个。截至目前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达到191个,实现了典型示范的数量和质量齐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爱护团结”的良好局面。

       四是探索开展理论研究,初步实现破难题开新局

      市委党校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立4个课题小组。积极与内蒙古统一战线智库开展战略合作,在“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设立“内蒙古统一战线智库锡林浩特调查研究基地”,开展高端论坛,理论研究不断走深走实。完成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探究》课题研究和《编织“交”的经纬网,做好“融”的大文章》案例总结。

       五是全面铺开创建活动,有形有感有效不断提升

       原创民族团结“心连心”情景剧,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国家的孩子”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团结杯”全民运动会、城市那达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举办锡林浩特市民族政策集中宣传活动,发放“两条例一办法”等宣传册1万余册、文创用品3900个。全市各部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134场次,在全盟决赛中荣获农牧民群众和城镇社区居民场一等奖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场三等奖。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民族团结铸同心”社区文化节、“党的声音进万家”、“红书包”志愿宣讲等活动1000余场。设计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动漫小品“同心”和“筑梦”10个,“活”化宣传教育效果。在全媒体矩阵开设4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专栏,推出《石榴籽故事会》系列音频等融媒体产品,刊载《锡林浩特:火红石榴满枝头,民族团结结硕果》《国家的孩子斯琴巴特尔》等260余篇高质量新闻作品,在中央级媒体上稿40余条,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28条。

       六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民族工作

      在所有城镇社区设立“民族团结促进岗”,理清全市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尤其是流动少数民族底数,做好就业、教育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发挥基层专兼职统战委员作用,进一步完善民族工作网络,夯实三级民族工作联络员岗位职责,提升基层宣传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大数据+民族团结”的思路,利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解决各族群众诉求11117件,推动各族群众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面推动落实“三项计划”,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搭建三个平台,组织青少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200多个、中小学假期课外实践活动150余次、“手拉手”结对共建20多场;实施四个互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和广场促进空间互嵌,举办文体活动134场促进文化互嵌,解决各民族流动人口实际困难400多个促进服务互嵌,锡林浩特市与克什克腾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创共建活动促进区域互嵌;探索三种模式”,即“旅游+民族产业”“旅游+文化传承”“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